新投学院

【保险课堂】资产荒险资何处去,监管遥指债权投资

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金何处去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如是情况下,保监会再次为险资投资指出一条明路。

日前,保监会印发《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重大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形式投资重大工程的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优化增信安排和提高注册效率方面。

事实上,在此之前,保监会也曾发布多则文件推进险资通过债权投资方式投资实体经济。2006年3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由此开启了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时代。2013年初,保监会发布《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债权投资计划发行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2014年9月3日,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正式成立,保险资管产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数据显示,2015年8月,债权、股权、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各类保险资管产品累计注册规模1.2万亿元,其中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10100亿元,已突破万亿大关。2016年12月,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合计注册规模610.1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472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138.18亿元,两者合计占总注册规模的100%。

保险公司通过债权投资计划的形式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建设正取得更多的进展。近期来看,截至5月24日,中保协共发布11则债权投资计划相关资金运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公告,涉4家保险公司。

此外,随着债券通的开通,险资投资似乎仍存有更多可能性。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称为了促进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的发展,决定同意开通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合作,简称“债券通”。

值得一提的是,“债券通”目前只开通了“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不过,公告同时显示,未来两地监管当局将结合各方面情况,适时扩展至“南向通”,将其作为境内机构“走出去”投资境外债券市场的可选通道。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协会微信二维码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