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间

向“实”而行,迈向制造强省


中国江苏网讯(陈立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产业大省,江苏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再攀高?记者就此采访了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康宁教授。

记者:您能否谈一谈发展实体经济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徐康宁: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骨架。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凭借虚拟经济走向现代化,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国虽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从全国范围看工业化过程并没有完成,必须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振兴、壮大和提升实体经济。没有现代化的产业,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国要建成现代化国家,要有“大国重器”,要有“尖端产品”,要有安全的粮食、医药供应链,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发展实体经济。

记者: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具体体现在哪?

徐康宁:在经济大省江苏,经过多年发展,实体经济已经形成显著优势。一是实力雄厚,发展根基稳固。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第一,工业作为全省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得到凸显。尤其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稳大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制造业门类比较完整,结构优势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总共41个工业大类中,江苏就有40个,工业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雄踞全国前三。三是项目储备充足。无论是工业项目,还是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江苏始终保持强劲的投资力度。不久前公布的2023年省级重大工业项目清单中,500个大项目总投资达1.3万亿元以上,凸显了江苏壮大实体经济的底气。四是涌现了一批像徐工集团这样的优秀企业,代表了江苏实体经济的实力和水平。

记者:未来江苏如何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

徐康宁:江苏是制造大省,但提升发展水平和提高发展质量的任务仍然艰巨。面临的突出任务是增强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向制造业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迈进。首先,要千方百计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与支撑,攻克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第四,要全面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建设一批世界级优秀企业。企业是产业的微观基础,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结构优化,都要以企业为主体。这里有两方面工作特别重要,一要真正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支撑整个产业提升层次;二要打造一批世界级优秀企业,争取涌现一些世界一流企业,带动整个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协会微信二维码

 
 
进入编辑状态